9月6日上午,由中共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新书创作交流会在开平市文化馆举办。活动吸引了文艺工作者、文化单位代表及读者代表等近百人参加办理股票配资,围绕该书的创作历程、科学工程与文学表达的融合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一书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尹继红历时三年创作完成。作品以位于开平的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题材,记录了项目从构想、建设攻关到建成运行的历程,生动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新时代大国工程的磅礴力量。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对于《微光志》的成功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微光志》生动记录了江门中微子实验从构想走向现实的17年风雨历程,作品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众多,更将科学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展示,为读者打开一扇兼具知识与温度的科学之窗。
会上,作者尹继红回顾了《微光志》的创作历程,分享了深入一线采访、从海量素材中提炼故事、打磨内容的体会,并围绕创作方法、采访经验、素材管理、科学叙事的大众转化等话题与现场的文艺工作者、读者展开了深入交流,使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文学创作者的匠心。
开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余源汉表示:“《微光志》这本书是作家尹继红以文学之笔解码‘国之重器’的生动实践,是科学与文学的一次深度融合,也是科学传播的重要突破。开平市作家协会将这本书所写到的科学家的追求、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的文学创作之中,并结合侨乡实际,弘扬科学精神,讲好开平故事,推动侨乡文化建设繁荣昌盛,为开平高质量发展贡献文艺方面的力量!”
“我全程认真听了尹继红老师分享《微光志》创作心得和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故事,心里是满满的感动。 ‘地下700米’的幽暗、‘17年’的坚守,光是这两个数字就让我震撼。700多位科学家和无数工人扎根地下,建成世界最大探测器,帮人类‘抓’住中微子,他们既是追光的探索者,也是筑梦的普通人。这份在暗处探索的执着,不仅解开了科学难题,更让我真切看到,平凡人汇在一起的大力量。作为大湾区人,我既自豪又受鼓舞!”开平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孙淑娜说道。
近年来,开平市始终坚持以文艺创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挖掘“侨乡文化”“科学精神”等特色资源,积极发挥文艺作品在凝聚人心、引领风尚、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微光志》的出版发行,是开平市乃至江门市文艺界的一件盛事,是文艺界自觉服务“国之大者”的生动实践。作品不仅以文学形式生动展现国家重大科技成就,更搭建起科学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有力推动了大国重器故事走进群众、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为文艺工作者用文艺方式记录伟大时代、书写人民心声提供了优秀范例,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能。
活动期间办理股票配资,开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向市档案馆、市博物馆等市级文化单位以及多所中小学校赠送《微光志》书籍。该书将作为重要地方文献和科普读物,为推动科学文化传播发挥积极作用。
长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